採訪文章

 

2015 7月  新北市政府 文化季刊 (新北浮世繪_賴師傅千層蛋糕專訪)

層疊出歷史與美食的千種風情

文字‧攝影/汪正翔

圖片提供/賴師傅印尼千層蛋糕

引言:賴俊雄一家為印尼華僑;雖然不到40歲,但烤千層蛋糕已有20年的經驗。致力於印尼的千層蛋糕(kueh lapis),在臺灣發揚光大。

內文:

印尼千層蛋糕,一種單純又複雜的美味糕點,但本來臺灣並沒有。賴師傅一家將它帶來了臺灣,就像新住民融入了臺灣社會一樣,千層蛋糕也成為了這個美食王國當中重要的一員。它們默默地散發著獨特的香氣,你可以單純地品嘗它,也可以想到背後的歷史淵源,與生活所散發的濃郁人情。

 千層蛋糕 從印尼到臺灣

說起千層蛋糕的出現,有一段歷史的淵源,賴師傅說:「歷史上印尼曾經被荷蘭人統治近三個世紀,當時統治的貴族在歐洲本來就有下午茶的習慣,他們習慣吃蛋糕搭配紅茶。可是來到印尼後,這裡卻沒有蛋糕,有的是丁香、豆蔻這些香料。於是,他們將原來歐洲的蛋糕跟香料兩者合在一起;一種東南亞特殊的蛋糕就此出現。後來,雖然殖民統治結束,家裡的長輩也都會做這種千層蛋糕,我們從小都是跟在父母旁邊、學做千層蛋糕。通常,只有在過節過年的時候才會吃千層蛋糕或送禮,因為在印尼的消費來講它是很高貴的東西。」

這樣美味的蛋糕,又是怎麼樣來到臺灣的呢?這與賴師傅一家有著直接的關係。賴師傅說:「我們家原來在印尼加里曼丹(Kalimantan),我8歲的時候跟著父母來到臺灣,一方面是當時印尼的局勢比較亂;另一方面,父母希望小孩子念中文。」

三十年多前,來到臺灣之後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。賴俊雄說:「本來在印尼我們的家境算是不錯。但是來到臺灣之後人生地不熟,父母為了扛起家計便做起電子的家庭代工,可是也很辛苦。在那時後,家裡也有在做千層蛋糕,由於臺灣當時還沒有這個東西,所以在台灣的印尼華僑都跟我們買,能夠一嘗家鄉熟悉的味道,只是當時並沒有成為一個品牌。後來,搬到中永和之後,我們慢慢開始接其他蛋糕店千層蛋糕的代工,在多年後 ,千層蛋糕慢慢的才被廣為流傳。」賴師傅提到,在這一個由印尼到臺灣的過程中,口味也逐漸發生變化,就像荷蘭人的蛋糕加入了東南亞的肉桂、丁香一樣。而臺灣習慣吃的清淡一點,所以肉桂的比例也會調整變得少一點、並且使用紐西蘭進口奶油,口感更清爽不油膩。

第二代的堅持 手工的艱辛

從最開始的家庭代工到「賴師傅千層蛋糕」的出現,一直到第二代接手之後。「會開始接手千層蛋糕的製作,是因為母親有一陣子生病,無法繼續製作千層蛋糕。但是,五個孩子因為有各自的工作,所以當時都沒有人可以接手,連我自己也是……」說起其中原因,賴俊雄笑著說:「因為從小幫父母烤蛋糕,就知道做千層蛋糕又累、又熱,必須一層一層的,快不得,非常辛苦!。但是,想到如果母親病好的時候,一定還是會拖著高齡又虛弱的身體繼續做這辛苦的工作;而且,這個傳承下來的手藝,如果讓它就這樣被遺忘了、實在可惜!。」

但是,在開始並非一帆風順,對於品質的堅持也不見得與店家的經營模式相容。賴俊雄說:「一開始的時候很辛苦,譬如品管的問題,因為千層蛋糕是用手工製作,不可能每次出爐蛋糕都一樣,有很多因素會變化,譬如火候、天氣冷熱等,所以要經常作調整。雖然現在可以用電烤的方式,蛋糕也會熟,而且溫度會比較穩定、容易控制,但是無法逼出奶油與蛋香,那就不是我想做的千層蛋糕了。」

另外,在原料上賴師傅也面臨挑戰:「傳統的千層蛋糕不加蛋白,如果千層蛋糕加蛋白,體積就會比較大就變鬆軟不扎實,因為同時放蛋黃的料就會比較少,相對蛋糕成本可以降低。它的好處是需要的溫度比較低、比較不會烤失敗;可是蛋黃的香氣就不夠濃郁。使用火爐烤箱雖然比較麻煩同時要一直控制火侯,但是可以快速把奶油跟蛋的香逼出來,曾經用過電烤箱烤,但是不管怎麼做都不對,不是那個味道。」而這份堅持,不見得人人都能夠領會,賴師傅苦笑地說:「有些人會問蛋糕表面怎麼會有黑色氣泡?」因為食材真材實料,所以蛋糕液濃純;更是手工火烤的原因,讓千層蛋糕在快速高溫加熱下有些微氣泡與大氣泡產生。為了堅持手工同時要維持穩定的水準,需要持續地調整,可是在嘗試的過程中都是成本的消耗;但值得欣慰的是,反而因為如此,客人才會覺得確實與坊間的蛋糕口感不一樣。

除了硬體,還有就是「人」的問題:「從16歲開始,已經烤了20多年的蛋糕,但在火侯的控制有一定的經驗,早期烤箱沒有溫控的功能,所以練就了直接根據火候大小來調整時間烘焙;現在很難找請外面的師傅願意做這樣的事了。曾有人吃過我們蛋糕想要詢問來投資或加盟,看到我們的製作過程如此繁複,想要大量生產成本卻如此之高後就放棄了」。可能這是我們沿襲父母的傳統,也是我們身為第二代的堅持。」

堅持這個口味

談起製作過程,賴師傅很驕傲地說,使用都是紮實的原料,譬如紐西蘭進口奶油,雖然比較貴,但比起添加香精的奶油,才能令顧客安心。用臺灣出產的純蛋黃、細砂糖、低筋麵粉等;食材簡單、但原料成本卻比較高。千層蛋糕的製作過程更是繁瑣,賴師傅說:「烤千層蛋糕的時候,要一層一層的烤,而且每一層都要加蛋糕液。不只如此,因為必須在蛋糕液定型之前趕快鋪平,所以要守在180度的烤爐旁邊,一刻不得閒。光是這個過程就大約6到8分鐘了,鋪完17到18層至少要兩個小時。」賴師傅感慨地說:「如果與許多蛋糕比起來,別人烤一盤的動作,對我們來說就只是完成一層,所以無法做快、做很多,時間與蛋糕成本也無法壓低。」

賴師傅指出:「如果蛋黃用得比較少,但是又要維持香氣,所以會使用一些添加物;而我們卻有單純的蛋黃與天然奶油烘焙過蛋糕的味道,長輩一再交代用多少食材都是不能少的。另外,用火烤與電烤也會有差別,火烤雖然溫度難控制,但是烤出來會比較香。這就像藝術品,手工雕刻就是有一獨特的韻味。」也有人問我們:「千層蛋糕不用那麼麻煩,可以加蛋白或發粉,體積就會增加了;為什麼要烤到那麼多層?現在很多千層蛋糕都只烤10層上下而已就夠了,我想我們這樣的做法,也就只是想要呈現真正來自南洋高貴蛋糕的原汁原味,不然,它怎麼會被稱為貴族蛋糕呢?。」

也許是因為這份堅持,現在賴師傅千層蛋糕逐漸打響名氣,賴師傅說:「很多新加坡人、香港人會e-mail給我,問我有沒有千層蛋糕可以訂購。而除了在台灣的華僑之外,也越來越多台灣人喜愛這種口味。」即使如此,賴師傅仍然有些感慨:「現在的商業模式想要想要發展是要攻城掠地,好吃是基本的,有些會有專業的輔導人合作,跟我們這種單打獨鬥不同;但就是一份堅持吧!我們就是專門賣給饕客,只要有人說我們的蛋糕好吃就夠了,這就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。」

要怎麼樣才能領略賴師傅千層蛋糕的風味呢?:「切的時候要切薄一點,大約0.8公分,是因為是要品嘗它的濃郁風味。入口的時候,會有一種自然烘焙過的香味,由於我們沒有多餘的添加物,所以吃起來沒有負擔;當然,甜點吃太多還是會發胖啦。如果只是下午茶切小小的一片來吃,感受荷蘭貴族當時氛圍的下午茶,讓茶與印尼千層蛋糕獨有的純香、純味,自然帶出蛋糕中的香氣;如果搭配咖啡,相輔相乘的口感更是絕配。」當賴師傅說到這裡時,他顯露了無比的自信,因為他知道只要嘗過他的千層蛋糕,一定可以體會其中滋味。

也許歷史是複雜的、生活是艱辛的,不僅新住民如此,在地的臺灣人也是一樣。有時我們會懷疑為什麼要堅持,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知道,堅持是因為它會帶來真實的美好,而這會讓所有艱辛都因此值得,就像千層蛋糕一樣,一種複雜之中單純的滋味。